同居4大风险家理律师为你解读

2022-04-08 14:05:42 来源:家理婚姻门户站 浏览:1478

近年来,同居在中国年轻人中渐渐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

根据新发布的梁建章《中国婚姻家庭报告2022版》显示,出生队列为1980-1984年男性的未婚同居率为30.33%,女性为26.79%

出生队列为1985-1989年男性的未婚同居率为37.99%,女性为33.13%。但在人们的日常感受中,这个调查数据可能要比实际情况偏低。

「恋人以上,婚姻未满」这大概就是大多数选择同居的情侣们所面临的关系状态。甚至有些情侣同居久了,觉得已经无所谓领不领这张结婚证了。

同居,堪称情侣感情的试金石,向往却又令人望而却步。作为婚姻家事律师,我是觉得婚前的同居就好比入职的试用期,两个不同的人尝试共同生活互相融合。

在我遇到婚姻家事案例中不乏一些闪婚闪离的案件,离婚的原因都是因为相互了解不充分,婚后生活不适应。婚姻;离婚律师;房产纠纷

带着团队做了4000+案件后发现,至少目前而言,在中国,未婚同居是不受法律保护的。

借这个机会给大家普及一下关于同居的一些法律风险点。

1, 人身关系:同居多年身边人,到头来不过是一场梦

同居关系不是真正的婚姻关系,也不受法律的保护。所以解除关系比起婚姻而言方便多了,但是与所有的事情都有另一面,解除既然容易就意味着责任的缺失。在同居关系中,对于弱势方而言,是没有保障的。

我曾经遇到一个案例,女方怎么也没想到,「婚姻」十五载却成一场骗局。

女方和男方结婚15年,当老公去世后,她才被告知与自己朝夕相处的「老公」早已结婚。在被法院认定婚姻无效后,为了挽回财产,她不得不向法院起诉要求分割其与丈夫同居期间购置的房屋。

这个案子经过二审,终我们帮助女方争取到了房屋且只赔付对方20%的折价款。庭审结束后当事人挂着泪痕对我说,「易律师,虽然他欺骗了我的感情,是我没有慧眼,但是感谢你帮我保住了这套房子。」人生短短几十年如白驹过隙,我希望大家都能遇见良人。若不是,在同居关系中,无论男方还是女方,都要多长个心眼,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财产混同:你的可能不是你的,而我的还是我的

未婚同居双方长时间生活在一起,难免会发生财产混同,一旦面临分手,就可能涉及到双方财产的分割,任何涉及到利益的问题,如果没有分割清楚,很难不产生争议和纠纷,从而很难体面和理智的分手。

未婚同居一旦发生财产混合,有可能是按份共有,也有可能是共同共有,是「你的归你,我的归我」式的混合,而且稍有不慎就会变成「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式的混同。

如果女方是个全职太太,只是同居关系的话,后分财产的时候会很吃亏,很难获得婚姻关系里对应的劳务补偿等。

3、关系结束:相见时拳拳不离(家暴),分开时鸡零狗碎(债务)

同居期间还有一种隐形的人身危险,那就是有些情侣同居期间也会遭遇家暴。《民法典》提出,家庭暴力可能发生在有婚姻关系的男女之间,也很可能发生在有同居关系的恋人之间。

大多数未婚同居的情侣觉得同居无非就是共同生活,其实同居远不是拎包入住这么容易;同居结束,也不是打包就走这么简单。

同居的财产关系不同于夫妻财产关系,没有共同财产一说,个人的就是个人的,是纯粹意义上的搭帮过日子,好明确房屋租金、家具家电、日常开销怎么出。

尤其是涉及到同居期间所负债务的认定不适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共同债务的认定。双方同居期间一方所欠债务要认定属于双方同居期间的共同债务,应当以该债务属双方同居期间为共同生产、生活所形成为前提,否则应当认定为一方的个人债务,由其个人偿还。

4、子女抚养:一拍两散时痛快,非婚生子女何去何从

未婚同居一定要慎重怀孕、生育,这会遇到各种问题,风险很大。

在合法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受胎或者出生的子女,推定为夫妻双方的婚生子女。无需举证证明亲子关系,但非婚生子女则不同。

对于非婚生子女来说,想要主张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和继承编下的权利,必须先证明亲子关系。

如果没有进行亲子鉴定,未办理出生证明或者出生证明中未载明父亲信息,一旦生父拒绝亲子鉴定或过世的话,非婚生子女想要证明亲子关系的难度非常大。

一个未婚生育的母亲曾对我哭诉道「我女儿好可怜,成长道路上没有父爱。」这话说得没错,但反过来想想,是谁造成了她女儿的悲剧?

我办理了这些因为解除同居关系,在财产、债务、孩子方面捋不清的案子,为防止曾经的枕边人在法庭上对峙,后在这里建议大家:

同居男女在进入同居关系时,作为非配偶关系的双方,要确保个人和家庭财产不受损失,重要的是自主对同居期间的财产、债务、子女抚养、生活消费等内容作出约定,订立书面的《同居财产协议》。

如果解除分居关系时,好是以书面形式拟定《解除同居关系协议》,明确各自所得及各自应该承担的责任。

起草协议的时候可以提前咨询律师作出合理的规划,提前做好财产约定,可以有效防止不必要的纠纷产生。

爱情很难得,同居不同于婚姻,只有清楚地了解法律风险,才能避免一朝分手后,反被曾经的爱人伤得更深。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我们,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联系方式

电话:132-4015-4941

邮箱:jiali@jialilaw.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22号赛特大厦3层

Copyright 2021 北京家理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15186号-2 技术支持:家理律师事务所
本站相关搜索:北京婚姻法离婚,北京婚姻纠纷,北京离婚程序,离婚纠纷,北京律师,抚养费标准,离婚手续怎么办,婚姻家庭律师

法律咨询 132-4015-4941